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

今年冬季的天气情况,真的可以说是“一波三折”啊,用“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”来形容也一点不夸张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

因为才刚遭受今年最强寒潮的影响,多个地方迎来了大降温和降雪,特别是在北方一些地方,不仅温度刷新了近年的新低,降雪量也是最大的。

特别是在山东的威海等地区,更是因为冷流雪的影响,大雪持续下了几天几夜,积雪深度达到了70多厘米,已经刷新了当地的记录。

但是在本周开始,又有一轮强冷空气来袭,并且受到其影响,我国多个地方的气温将不断刷新下半年的新低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今年还会是“暖冬”吗?

通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,从12月22日冬至节气当天到24日20时,预计在内蒙古中西部、陕北、华北、东北地区、黄淮及南大部分地区,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℃以上。

其中在内蒙古中部、陕北、辽宁、华北、黄淮中东部、江淮、江南、华南中东部、贵州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较同期偏低7℃以上,而且最低气温0℃线将位于贵州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。可见这次降温的范围是非常广的,并且降温幅度还是比较大的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才刚经过冬至节气,根据老祖宗的“数九”方法来看,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”,也就是在三九、四九的时候才是最冷的,因为此时正好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、大寒。这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,降雪也是比较集中的。

但是在今年的情况却和往年“大不同”,还没到冬至就从南到北,从西到东都有降温,而且在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降雪,可以看得出比往年冷的早,下雪也来得早,下雪强度也要大。这都是因为在近期接连受到了几股冷空气南下的影响,这也不仅让一些网友开始质疑:今年还是“暖冬”吗?

估计很多网友朋友对此应该还是比较深刻的,就是在今年刚入冬的时候,就有专家对今年冬季的天气情况进行了预测: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,前冬(2023年12月)偏暖,后冬(2024年1月至2月)接近常年,北方出现暖冬概率较大。

尤其是刚入冬的时候,很多地方的气温确实较往年高,再加上后来又确定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,强度为中等,类型为东部型,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,这才让部分的网友对暖冬深信不疑。

可如今接连几次冷空气的南下,让部分人对此产生怀疑了。其实在每年关于“冷冬”还是“暖冬”都是人们冬季关注的热点话题,在民间也有不少这样的预测方法,比如“冷不冷,看立冬”、“冬至头,冻死老牛,冬至中,单衣过冬”……

由于在以前也没有今天这么先进的仪器来预测天气,人们往往都是通过民间农谚来预判气候,以便合理安排农事。用老辈人的话来说,这些都是老祖宗长期农耕历史演化的结果,是祖祖辈辈的经验之谈。

但这些说法就真的准确可靠吗?估计不少人也会心存疑惑的,特别是现在的气候和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这里我们有必要想要搞清楚一个概念,那就是什么是冷冬、暖冬。冷冬、暖冬和冬季偏冷、偏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

比如冬季偏暖是指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。而根据国家标准,目前的常年平均气温是1991-2020年30年平均。但是“暖冬”则是冬季平均气温相对于这30年的平均气温偏高达到0.5℃以上。

因此就能非常清楚的认识到,暖冬、冷冬不是以一时的冷暖来判断,而是以整个冬季的冷暖状况。换言之,我们就不能单单依靠刚入冬这一场寒潮,或者是一段时间偏冷,就下结论今年偏冷。那前期的时候还比较暖和,就是暖冬?

何况老祖宗也说了“三九有一伏,三伏有一九”,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便是在最冷的三九天,也有几天是暖和的。而在炎热的三伏天也不全都是很热,也有几天是比较凉快的。

更何况,我国的气候类型繁复多样,影响因素众多。即使在寒冷的冬季(冷冬),也会有短暂的回暖;同样,在温暖的冬季(暖冬),也会有短暂的严寒。

无论是暖冬还是冷冬,寒潮和飘雪的景象总会如期而至。因此,现在就断言今年是冷冬还为时过早。

然而,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即使是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形成,今冬仍会有阶段性的冷空气活动。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,极端天气的概率会增高。

因此,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,提前做好准备,从而有效防范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给我们带来的不利的影响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,流量包1分钱起,负载均衡7.3折起,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,速来抢购
Top